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许多卖家在做货物运输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国际贸易术语,正确地理解并应用国际贸易术语,不仅关系到成本控制,更是保障交易的关键。因此,本文整理了跨境物流常见的11个国际贸易术语。
一、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术语
EXW是什么
工厂交货(EXW)全称Ex Works(指定地点),指卖方在其工厂、仓库等指定地点将货物交由买方处置即完成交货,通常不承担装载货物及办理出口清关手续的责任,买方需自行安排运输并承担全部费用与风险。
该术语下卖方责任最小,货物风险自交付时转移给买方。若买方要求卖方协助装载货物,相关费用及风险仍由买方承担,且需在销售合同中明确约定。EXW适用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中若买方无法直接办理出口手续,建议改用FCA术语。
FCA是什么
货交承运人指定地点价格(Free Carrier,简称FCA),指卖方在买卖双方约定地点将货物交付买方指定承运人即完成交货的价格条件。该术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及多式联运场景。
根据该价格条件,卖方需在指定地点将货物交至承运人控制,办理出口清关手续并提供相应运输单据,交货前风险及费用由卖方承担。买方则需指定承运人、订立运输合同,承担交货后的风险及费用,并办理进口手续。风险转移临界点为货物交付承运人时。
CPT是什么
CPT(运费付至)指卖方将货物交付指定承运人后支付至目的地的运费,买方承担交货后所有风险及额外费用。该术语适用于多式联运。
根据该术语规定,卖方需办理出口清关手续,承担货物交付前风险及运输费、装货费;买方负责进口清关手续,支付卸货费及运输中产生的其他费用。风险自货物移交第一承运人时转移至买方,若买方未及时通知货物接收时间或地点,需承担货物逾期产生的额外风险。
CIP是什么
“运费及保险费付至”(CIP)是国际商会《199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定义的国际贸易术语。该术语要求卖方除履行与CPT术语相同的义务外,还需为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买方承担的灭失或损坏风险购买海运保险。卖方负责订立保险合同、支付保险费以及办理货物出口结关手续。
CIP术语仅要求卖方投保最低险别,且适用于包括多式联运在内的任何运输方式。
DAP是什么
DAP(delivered at place) 即目的地交货,是指卖方已经用运输工具把货物运送到达买方指定的目的地后,将装在运输工具上的货物(不用卸载)交由买方处置,即完成交货。
卖方负责将货物运输到指定目的地并备好卸货(通常是买方营业地)。卖方一般承担到达指定目的地之前的所有风险和运输相关费用。
当货物备好卸货并置于买方可处置状态时,买方/收货人开始承担相关费用和风险,并负责办理任何进口清关手续。因此,销售合同不仅应非常明确地注明不仅是指定港口/目的地,还要写明在该港口/目的地范围内实际交货的具体准确地点。
DPU是什么
卖方承担将货物运至目的地并卸货的责任。DPU术语的交货地点仍旧是目的地,但这个目的地不再限于运输的终点,而可以是任何地方。
DDP是什么
卖方负责将货物运输并交付到指定目的地(通常是买方营业地)的所有风险和费用,包括出口清关、运输费用以及尤为重要的进口清关。当卖方在指定目的地将货物备好卸货并供买方处置时,风险和费用由卖方转移至买方。
卖方在同意使用 DDP 进行销售时应格外谨慎,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在目的国获得进口清关许可。例如,一些国家要求办理进口手续的实体在该国有本地机构。如果卖方预期办理进口手续会有困难,则双方选择 DAP 或 DPU 可能更为合适。
二、仅适用于水上运输的术语
FAS是什么
FAS船边交货是国际贸易术语之一,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领域。根据该条款,卖方在指定装运港将货物交到船边即完成交货,此后货物风险转移至买方。与早期版本相比,现行规则明确规定由卖方办理出口清关手续,但允许通过合同约定由买方办理相关手续 。
卖方需履行办理出口手续的义务,买方则承担交货后的风险与费用。在《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13种术语中,FAS卖方的责任程度介于EXW(最小)与FOB之间。
FOB是什么
船上交货(FOB)分为装运港船上交货和目的港船上交货两种形式。该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卖方需在指定装运港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船只完成交货,风险通常以装运港船舷为界划分。根据《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交货标准由“越过船舷”改为“装船即完成交货”。
装运港船上交货时,卖方负责货物装船前费用及出口清关,买方承担海运费用及装船后风险 。目的港船上交货则要求卖方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船上,承担卸货前风险。美国《1941年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与《通则》存在术语适用范围和风险划分差异,需加注”Vessel”明确装运港交货。
FOB变形条款包括FOB班轮条件、吊钩下交货、理舱费和平舱费在内四种类型,用于明确装船费用分担,不改变风险划分原则,集装箱运输时需改用FCA术语。
CFR是什么
成本加运费(Cost and Freight,缩写CFR)指卖方需在装运港将货物交至船上并支付至目的港的运费,货物风险自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转移至买方。该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买卖双方需分别承担运输与保险责任。
根据交易规则,卖方需提供合规货物、办理出口手续并订立运输合同,买方则负责支付价款、办理进口手续及货物投保。卖方须及时发出装船通知以确保买方办理保险,否则货物海运途中风险可能由卖方承担。
CFR与CIF术语的主要区别在于价格构成不含保险费,与FOB术语相比则增加了卖方运输责任。实际操作中需明确卸货费用分担,常见变形包括CFR班轮条件、CFR舱底交货等类型。
CIF是什么
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术语的中译名为“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按此术语成交,货价的构成因素中包括从装运港至约定目的地港的通常运费和约定的保险费,故卖方除具有与CFR术语的相同的义务外,还要为买方办理货运保险,支付保险费,按一般国际贸易惯例,卖方投保的保险金额应按CIF价加成10%。如买卖双方未约定具体险别,则卖方只需取得最低限度的保险险别,如买方要求加保战争保险,在保险费由买方负担的前提下,卖方应予加保,卖方投保时,如能办到,必须以合同货币投保。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对跨境物流常见的11个国际贸易术语的解释,更多跨境物流相关科普可以上WL123进行阅览。
原创文章,作者:跨境物流资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l123.com/wu-liu-wiki/9009.html
